网站首页 关于我院 院内动态 签约合作 精品展示 网络展馆 联系我们
     北京京华阁书画院是一家经政府批准成立,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书画组织机构,书画院主要面向世界弘扬我国传统书画艺术,进行国内外书画艺术交流与研究,面向国际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。书画院自成立以来,在文化部的相关部门监管和要求下,组织开展了多次大型书画展览、全国采风、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,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,并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和支持。书画院的办院宗旨是传播我国传统....
关于我院 | 画院领导 | 组织机构 | 领导关怀 | 书画名家
 
    首页 >> 分院资讯
王文治书法欣赏  
发布时间:2023/2/14 11:01:02   已有494人阅读  


image.png

王文治  扇面书法


王文治(1730-1802)清代官吏、诗人、书法家。字禹卿,号梦楼,江苏丹徒人。曾随翰林侍读全魁至琉球。乾隆二十五年进士,授编修,擢侍读,官至云南临安知府。罢归,自此无意仕进。工书法,以风韵胜。年未五十,即究心佛学。有《梦楼诗集》、《快雨堂题跋》。

image.png

王文治  东鲁·西京联


王文治一生以书法称名于世,早年习书从前辈笪重光人手,受其影响颇深。他的楷书师从褚遂良,行草书则学自《兰亭序帖》和《圣教序》。但钱泳却认为他是学赵孟頫和董其昌的用笔,中年以后改习张即之。从王文治传世书法来看,其飘逸婉柔的点画和妩媚匀净的结体,的确透露出与笪重光、董其昌二人书法的传承关系,而线条的扁薄,更是浸染于笪氏书法的结果。除笪、董二人的影响外,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:王文治中年以后潜心禅理,对于有关佛经的书法尤其用心关注。他曾收得张即之的写经墨迹,临摹学习,因此其书风与张即之、笪重光一样有用笔扁薄的特点。
 

image.png
王文治  名纸·廉泉联

 王文治作书,喜用长锋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,这与他的天然秀逸的书风有表里相成之妙,故清代梁绍壬在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中说:“国朝刘石庵相国(指刘墉)专讲魄力,正梦楼太守(指王文治)则专取风神,故世有‘浓墨宰相,淡墨探花’之目。”钱泳亦将他与刘墉、梁同书作比,认为王文治中年得张即之书迹临摹,遂入轻佻一路,如同秋娘傅粉,骨格清纤,姿态自佳,而欠庄重。此论虽取贬义,但对王文治的书风特色的譬喻,还是比较精当的。这种“秋娘博粉”般的格调,亦可作为真伪鉴别的依据。从传世真迹来分析,王书运笔柔润,墨韵轻淡,行间布白,疏朗空灵,气格风神极其婉美,近于董其昌的书风而更加妩媚,倜傥风流的境界是作伪者难以仿效的,莫怪当时竟有“天下三梁(指梁同书、梁 衍、梁国治),不及江南一王”的说法。

image.png
王文治  行书中堂

据王昶《湖海诗传》称:“禹卿尤工书,楷法河南,行书效《兰亭》、《圣教》;入京师,士大夫多宝重之。”其实,王文治二十多岁时就书名遐迩传扬。乾隆二十一年(1756),全魁、周煌出使琉球,两位使臣仰慕王文治书名,特意邀请他同行,王文治欣然答应。琉球人素好书法,得知王文治是中国书法名家,纷纷重金求书,视为至宝,十分珍重,一时间王文治在琉球书名风靡。当时朝鲜人来华,专门以饼金购得王文治书法以归,其书法声名远播海外。乾隆皇帝南巡江南时,在杭州寺庙中见其所书《钱塘僧寺碑》,大赏爱之。由于乾隆皇帝的赞赏,王文治的书法声望一下大大提高,广为流传,为士林所宝。日本很多博物馆都珍藏着王文治真迹。如东京国立博物馆、京都藤井齐成会有邻馆、冲绳县立博物馆、大分县立博物馆皆珍藏有王文治的墨宝。
 

image.png
王文治  鱼市·菊花联

其书法用笔规矩而洒落,结构紧密而内敛,墨色以淡为主,着实是董其昌书法风貌的再现。王文治忠实地秉承帖意,但无传统帖学的流转圆媚与轻滑。其书用笔转少折多,以折为主,显得果断有致,干净利落。瘦硬的笔画略带圆转之意,既妩媚动人,又俊爽豪逸,风神萧散,笔端毫尖处处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。行书作品《待月之作》清妙妍美,俊朗疏秀,可见其晋唐功底深厚。

image.png
王文治  玉子·炉香联

 


 
   
 
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首都博物馆 国家新闻出版署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国家旅游局 国家文物局
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 中国文联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家协会
中国摄影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中国油画学会 雅昌艺术网 西泠印社 京华阁书画网
版权信息:Copyright @ 2020 北京京华阁书画院 京ICP备:17054973号-1
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长青藤3号 邮箱:jhg001@126.com
北京京华阁书画院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